1-11月份,全国港口累计完成89.1亿吨,同比增长6.9%。
稳步发展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拓展技术、文化、软件等新领域。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升级,加快淘汰老旧汽车,构建二手车流通网络。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2月28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力度。培育若干集散地和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电子结算,探索拍卖交易,建设全国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建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推动金砖国家在贸易便利化、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商务部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部分驻外经商机构、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各商会、协会、学会及特邀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首先,国家能力特别是国家的财政能力迅速加强。
就业、收入的增加与资源消耗、环境破环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两者相比,中国的环境保护能力、能源保障能力显然远远低于我们发展经济的能力。产业结构既决定着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结构。如果可再生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20%,就可以加快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氧化硫是因煤炭消费而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早在上个世纪就达到了世界第一。首先,我们的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规模巨大,资金充足和行动力极强的区域发展。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这样的产业结构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针对于技术,更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人口会接近10亿。这是我们的父辈、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使得我们能够在搞经济建设的时候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资源环境容量。
它们之间既相互依托,又彼此矛盾。从2008年金融危机投资四万亿提出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开始,一系列的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都在迅速制定和实施,同时我国经济开发区的数量和范围也在几年之间向中部和西部迅速扩大。中国的产业结构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直保持着鲜明的特色。编者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最为突出的两个主题。
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伴随着环境污染同时发生的。同时这种节能减排也是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优异成绩,因为它实现了我们一直强调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十几年来,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在不停地探索和深化这条道路,可以说它是我们经济腾飞的政治保障。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博弈的两难局面中谋得双赢呢?本报约请了相关专家,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假如全国都能实现上海的能效水平,或者实现北京的产业结构,那么即便我们不再向环境治理投入太多的资金,环境优化也能够自动实现。那么几十年之后,我们还能留给子孙们什么呢?当把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在一起看时,就会清晰地发现,在比经济增长早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就已经高居世界榜首。其实,这个城市化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但是中国的城市化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城市人口总量惊人,人口总量问题给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想要在不改变模式的情况下降低碳排放,唯一方法就是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农业可以说是一个虚弱但庞大的产业,它创造的经济价值很低,但是它的消耗却十分巨大。这种巨大的能效差距实际上就是我们节能减排的内在潜力。
第二,巨大的人口红利。(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今天的中国已经完全有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只有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4%,才能够在十年之后获得碳排放的净减少。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末端治理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但是这种治理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大量消费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水平相当高的国家。所以,尽管我们一再制定经济增速的上限,但它总被一次次地超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错综复杂这四个字概括,只有这两者之间达到了协调与平衡,中国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和强大。
基于以上两点,环境污染对我们的影响将会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能源消费模式不改变、治理模式不改变,那么碳排放的净增长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城市人口只有1.7亿人,占人口总数不到20%,但经过30年的发展,到去年我国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率达到了51%(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一些欧洲国家的经验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欧盟敢于在碳减排方面作出2012年比1990年降低8%的承诺,就是源于它意识到了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在27个成员国之间实行有差距的强制性和灵活市场机制并存的减排方法,使得减排任务可以实现。
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势必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历程,但是今天仍然呈现出非常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态势。未来的中国一定要走一条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在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之下实行有区别的共同责任,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三,继承的环境遗产,这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被人意识到的重要因素。在能效上,中国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加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国内的能效差距也引人关注,比如,北京的能效几乎是宁夏能效的六倍。
中国的能源有着非常明确的需求,目前我们大量的煤炭都处于一种非常低效的使用状态,每年十几亿吨的煤炭在低效率、高污染地消费,这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但问题是中国的经济还要继续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也还要继续增长。
所以在目前财政能力足够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优化资金的分配结构。在资源、能源巨大消费,环境快速退化,污染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成就不再那么令人欣喜了
上周五两市大盘冲高回落、震荡整理。本周券商两成看多,五成看平,三成看空。